上周,白宫发布了一项 行政命令EO ,旨在全力利用人工智能的潜力,同时管理其带来的风险。表面上看,这一EO意在确保美国在人工智能竞赛中保持竞争力。然而,无论出发点多么高尚,这项命令都充满了问题。
行政命令的本质意味着它可能随下任政府的意愿而改变。在拜登政府上任的第一天,他便发表了一系列行政命令,完全或部分撤销了 19项以往的EO。没有任何保证这项命令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只是确保美国跟上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赛道的临时措施。行政命令仅对行政机构及其下属部门具有法律效力。
尽管缺乏长久保障,该命令面临的真正问题是政府如何解决我们在人工智能应用中需关注的三大关键问题:人才获取、保护数十亿美元的知识产权IP以及确保政府的机密信息安全。
该EO要求劳工部长发布信息请求RFI,以征求公众对美国没有足够合适工人填补的工作的意见。通过定义基线,我们可以追踪培养内部AI人才的进展。然而,问题在于如何填补这些空缺。众所周知,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在人工智能和创新技术方面的主要竞争对手。为了吸引和留住美国境内的人才,EO呼吁简化签证申请程序,并更新外籍人员入境美国所需的技能标准。尽管我们需要吸引和留住外国人才以促进创新,来自中国等竞争国家的外国国籍人员窃取美国企业知识产权的风险也显著增加。依靠行政命令解决人才缺口并非可行之策。我们需要在美国学校和大学中加大对人才的投资和培养。吸引外国国籍人员应当谨慎和有限。在中美贸易的各方面实现全面互惠之前,包括允许顶级 社交媒体和科技公司在华运营,我们应当暂时停止允许更多中国国籍人员的入境。
虽然行政命令并未完全忽视保护知识产权的问题,但对于那些了解如何通常处理这一问题的人来说,难以给予充分的安心。政府承认将以当前方法处理知识产权盗窃问题,但现实是,我们现在连这一任务都无法有效执行。据 FBI估计,中国每年从美国窃取的知识产权在2250亿到6000亿美元之间,而且只需简单的网络搜索就能发现FBI针对涉及中国国籍的间谍活动所做的逮捕和案件处理。这成为美国企业的持续问题,而美国也明确表示对此 中国知识产权法律执行的关注。我们可以监控他们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的进展,但美国企业却因为竞争而损失了数十亿美元。恶意行为将使美国在人工智能竞赛中落后。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我们需要提高来自美国贸易代表所列 优先观察名单上国家的进入门槛,并结合加强对间谍活动的调查